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454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栽培基料对竹荪农艺性状和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农艺性状、营养价值、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分析对比不同栽培基料下竹荪的品质,以生产高品质竹荪产品,提高食用菌菌糟利用率,降低竹荪生产成本。【方法】通过设置100%竹屑(CK)、70%(体积分数,下同)竹屑+30%桑枝屑(T1)、70%竹屑+30%菌糟(T2)共3个处理,研究不同基料对竹荪农艺性状、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①T2处理的竹荪长度、菌柄质量和干质量较CK和T1均显著增加,T1和T2处理的竹荪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CK,产量分别增加了26.44%和41.11%,生物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6.02%和62.66%。②T2处理的竹荪粗蛋白、灰分、粗多糖和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CK,但与T1无显著差异,T1处理的竹荪中Ca和Fe含量有所提高,T2处理的竹荪Cu、Zn和Se含量有所提高。③T2处理的竹荪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58.82%和64.97%,较T1分别增加了33.07%和38.20%,T2处理的竹荪甜味氨基酸占比高于T1,苦味和芳香氨基酸占比低于T1。【结论】在栽培基料中添加菌糟和桑枝屑均能提高竹荪的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效率,但添加菌糟的效果更佳,可使竹荪粗蛋白、灰分、粗多糖和多酚含量分别提高28.08%、33.53%、111.8%和25.36%,有效改善了竹荪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丛枝菌根(AM)结构存在于多种红树植物根内,但目前对于红树林中AM真菌的研究还未能完全揭示其存在的原因和状况。研究通过对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中不同潮位16种红树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AM真菌孢子密度以及土壤理化因子开展调查,以了解东寨港红树林中AM真菌的存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种红树植物与AM真菌存在共生关系,其中海漆(Excoecaria agallocha)、许树(Clerodendrum inerme)、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和黄槿(Hibiscus tiliaceus)侵染率较高,均高于55%;16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到AM真菌孢子,每25 g土壤的平均孢子密度为(25.7±2.7)个。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宿主植物根内AM侵染情况差异显著;潮位对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均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高潮位显著高于中、低潮位,而中低潮位间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和有效磷含量可能是影响东寨港红树林生境中AM侵染率和孢子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红豆杉根、茎、叶组织中分离出31株内生细菌,对其有益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1株菌均能合成植物生长素IAA.其中,HG12,HY23,HY24,HY41具有溶磷特性,有13株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固氮和合成铁体的活性;将HG12,HY23混合培养,发现菌株合成IAA能力下降,其他生物活性则变化不大.经16S r DNA测序分析可知,HG12属于西地西菌属(Cedecea sp.),HY23属于伊查德布丘氏菌属(Buttiauxella izardii).  相似文献   
4.
7,18-dihydroxy-16,18-dimethyl-9-methoxy-10-phenyl(7,13E,16S,18S,19R)[11]cytochala-sa-6(12)13-diene-1,21-dione(1),7-hydroxy-16-18-dimethyl-10-phenyl[11]cytochalasa-6(12)13-diene-1,21-dione(2)和viscumamide(3)3个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来自于红树林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通过一维和二维的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其结构,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2,3均对金黄葡萄球菌,和白色链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田中生长的健康甜菜肉质根内分离到1株分泌高活性抗真菌色素物质的优势内生细菌TC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系统发育分析,确认该菌株为绿针假单胞菌致金色假单胞菌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aureofaciens)。对TCI发酵分泌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提纯后,采用薄层层析(TLC)和紫外一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确认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吩嗪一1一羧酸(Phenazine一1一Carboxylic Acid,PCA)。从TCl菌悬液浸种处理过的甜菜苗根内可以重复分离到完全相同的菌株,表明TCl的确可以在甜菜根内定殖,该菌株有可能被制成活菌制剂作为生物农药直接应用于宿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凋落物的产生与植物本身的代谢功能,与各种气象因子如气温、湿度、风速等以及土壤理化条件,与人类和动物干扰等因素有关.红树林凋落物一般包括叶、花、果、枝四个主要部分,叶相对占有很大的比重.红树林凋落物经过淋溶、微生物和其他潮间带生物三个分解作用,以有机碎屑和可溶性物质的形式进入生态系统中,为红树林区域和邻近浅海域的海...  相似文献   
7.
从采自中国和美国的13种石耳目地衣的21份标本中分离得到了33株黑化真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33株真菌全部是属于[WTBX]Capronia[WTBZ]属的成员,可能分别属于12个种。分析结果还发现,这些真菌可能是地衣体中广泛而稳定定植的内生菌,其与宿主菌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同种内生菌的不同成员可能在同一地衣体中先后多次定植。这些内生菌株中的多数是自由生活的石生真菌的近亲,而不是植物内生菌在地衣体中的延伸者。  相似文献   
8.
结合数年科研工作实践,阐述了食用菌原种生产工艺中的管理要求及技术要点,以期降低原种生产、购入、保藏中的污染率,为食用菌栽培提供优质合格的生产用种。  相似文献   
9.
为了发掘抗菌菌株,以分离的烟草内生放线菌为研究对象,用其活体和发酵液分别进行了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押杀实验,结果表明:烟草内生放线菌及其发酵液对供试菌株的抑制效果均较明显,菌株Y12、菌株A7只能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发酵液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mm和21mm,而Y7菌株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内生菌及其发酵液抑杀根结线虫的效果并不明显,说明这些菌株的杀根结线虫活性与抑制病原菌活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21-22):1255-1261
ABSTRA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ecological study of th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red mangrove crab Ucides occidentalis, we describe the zoea I phase using samples hatched from gravid females taken from the Guayas River Estuary of Ecuador. No other phases of this species’ larval development have been described.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is developmental phase in U. occidentalis and its single congener U. cordatus that may be diagnostic include the number of segments in the pleon, the setation pattern of the basial endopodite of the maxillule, and, in maxillipeds I and II,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terminal plumose natatory set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